今年上山長天數縱走的收官之作!
志雪西五日(志佳陽+雪山西稜)

志佳陽往雪山舊址路上
✏️本文最後更新於 2023-09-27:新增水源、訊號資訊&阿津社團發文連結(39bbb30)
行程記錄
- 日期:2023/09/14-18
- 成員:3人,志雪西滅世小隊
- 天氣:大致晴朗/多雲
- 第1天 天氣晴
- 第2天 紮完營後馬上下起對流雨
(14:00-17:00下了波大的,windy顯示累積降雨量達6mm) - 第3天 多雲時陰
- 第4天 13:30後開始斷斷續續下雨至17:00
- 第5天 多雲時陰
5天下來行進間只有第4天中雪山下山時淋到20分鐘的雨(感恩山神!)
交通資訊
去程:大眾交通
前一天D0先在羅東火車站附近找青旅住。
D1早上於羅東轉運站搭乘07:00,1764號公車
往梨山,於中興路口
下車。
(途中經過南山村會放人下來上廁所,可以買個包子墊墊胃~我另外買了包乾燥蔬菜)
💲購票$310,刷悠遊卡$273
補充
如果想省d0住宿費,可以在科技大樓搭05:00的噶瑪蘭客運往羅東,也可以在七點前到達羅東轉運站~
回程:APP訂車
做功課時有跟版友問到東勢計程車服務網電話(有需要可留言或站內信)
(報價:四人座轎車,從小雪山到東勢$2000,從小雪山到台中高鐵$3100,2023.09資訊)
本次行程我們使用 TRIPOOL APP
叫車,最晚前一天早上六點前都可以取消
出發前一天會以app以及電子郵件告知司機姓名電話
從小雪山到台中高鐵價格比東勢計程車更便宜,來的車是五人座的Toyota Corolla Cross
我們是直接從小雪山遊客中心指定載往下山慶功宴餐廳(台中公益路附近),加上尖峰時段加乘,$3099

tripool app介面滿清楚的
裝備清單
自認不算是個輕量化玩家,雖然以往上山也沒有背很重(base約12-14KG) 不過那只是因為裝備本身沒有很重,沒有認真思考帶的每樣東西的多功能性。 距離所謂的輕量化思維有很大一段距離。
這次出發前夥伴請我列出自己的裝備清單跟重量,藉此機會,測試了一下自己的能耐
(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對重量跟帶的裝備這麼斤斤計較XD)
以下為內嵌lighterpack網站頁面,要另開新頁面查看請點這裡 。
志雪西
- Category Weight
-
電子產品與配件
1.59 kg
-
煮食系統、飲水容器
0.86 kg
-
睡眠系統
1.1 kg
-
食物瓦斯行動糧
1.25 kg
-
個人用品
0.17 kg
-
背包、掛件
1.08 kg
-
遮蔽系統
1.52 kg
-
行進穿著
1.1 kg
-
保暖、雨衣褲、備用衣物
0.96 kg
-
其他
0.2 kg
-
-
電子產品與配件
Weight qty -
頭燈
Nitecore NU25
56.6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行動電源
Nitecore NB 10000
152.4
g2
- oz
- lb
- g
- kg
-
gopro 8
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章魚腳架
Ulanzi MT-11
312.79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gopro 9
19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gopro 9 電池
32.5
g2
- oz
- lb
- g
- kg
-
手錶充電線
Garmin 245
14.72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gopro 8 電池
22.47
g3
- oz
- lb
- g
- kg
-
gopro 8 電池充電座
62.82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gopro 9 電池充電座
44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伸縮桿
368.45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充電線
USBC-C, 手錶充電轉接頭
6.76
g2
- oz
- lb
- g
- kg
-
藍芽耳機
Sony WF-XB700
85.6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煮食系統、飲水容器
Weight qty -
爐頭
SOTO SOD-310
97.8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鍋具
EPIgas BP 鈦鍋 T-8004 650ml(鍋)+200ml(蓋)
140.27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瓦斯罐
領航家110g (空罐約98g)
208.74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防風打火機
32.03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濾水器
KATADYN BeFree 1L
62.5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水袋 2L
CNOC VECTO 2L
8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小刀
34.22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水瓶 400ml
Nelgene 400 ml bottle
89.5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行動水400ml容器
保特瓶
36.73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餐具
湯匙、叉子
8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睡眠系統
Weight qty -
睡袋
Keepon 945s (900FP 填充441g)
812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睡墊
THERM-A-REST Z-lite SOL (8片)
285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食物瓦斯行動糧
Weight qty -
沖泡包、過期保健食品
燕麥、芝麻糊、maca powder、咖啡因能量棒
60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行動糧
餅乾糖果
20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四天晚餐
45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個人用品
Weight qty -
衛生紙
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牙線
8.04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彈性繃帶
59.9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藥品
Mephenoxalone/Cetirizine/Diclofenac sodium
8.9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牙刷
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隱形眼鏡
日拋
4.08
g6
- oz
- lb
- g
- kg
-
ok繃
0.77
g6
- oz
- lb
- g
- kg
-
王大夫一條根
我也不知道這能幹嘛...但好想趕快用掉...
4.67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緊急求生毯
59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背包、掛件
Weight qty -
背包
Granite Gear Crown2 60L
90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手機包
HANCHOR CELL
80.7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胸前包
SURFACE MESH
98.57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遮蔽系統
Weight qty -
帳篷
Big Agnes Copper Spur HV UL2 (2017 version)
90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地布
Big Agnes
18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營釘
Big Agnes
11
g8
- oz
- lb
- g
- kg
-
營柱
Big Agnes
35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行進穿著
Weight qty -
岩盔
Decathlon
40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衣服
Mammut T-shirt (Blue)
96.39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帽子
Arcteryx calvus cap
60.6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薄防風外套
Columbia
15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襪子
Soundsgood
79.2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Boxer shorts
Kirkland
64.71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短褲+腰帶
Haglöfs Natrix Hood Men (Navy Blue)
250.6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保暖、雨衣褲、備用衣物
Weight qty -
羽絨衣
Patagonia mens down sweater jacket 800FP
30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備用襪子
Injinji 五指襪
74.62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乾淨衣服
Jack & Jones
130.25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衣服防水壓縮袋
EXPED
88.28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雨衣
Arcteryx ZETA-SL
163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雨褲
mont-bell
20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
-
其他
Weight qty -
鑰匙
64.61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悠遊卡
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現金
0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眼鏡
18.26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眼鏡盒
69.6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鞋袋
裝拖鞋、越野鞋
44.2
g1
- oz
- lb
- g
- kg
-
- 其實gopro跟周邊的零件真的滿重的…XD
- 另外每天再額外揹1600cc-2800cc不等的行動水當負重訓練(喂~)
水源(2023.09.26補充)
(來自同行夥伴阿津的補充:登山通報站 。)
志佳陽上雪主段
- 3.1k 司界蘭溪水大
- 瓢簞山屋水桶9/15離開時約七分滿
- 雪山舊址水源沒去看,但經過時水聲頗大
雪山西稜段
- 翠池滿水位
- 到下翠池前約15min有活水源 (24.384525, 121.218951)
- 下翠池有水但應該不會有人從這取(?)
- 火石山下營地旁活水溪大(整晚都是白噪音好讚),但建議往上游取,下游都是垃圾
- 火石山下營地山壁水源水多
- 大南山溪鞍前營地水源有水(約10-25分),水也滿多的
- 奇峻山營地水源水多(大推奇峻山營地風景好友水還有4g網路),但垃圾也是滿多的
- 再來就要一路下切溪溝,約28.5k進入230林道前才有水,28.5k水超多泡腳好開心~
- 過26k後路上時不時就有水噴出來(友人的話:大概每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補一次水)
訊號(中華)(2023.09.26補充)
- 瓢簞山屋外4G 2格
- 雪山舊址沒訊號
- 上雪主前500M石瀑有訊號
- 雪主訊號時有時無
- 翠池沒訊號,但拍照時有其他山友說他有
- 翠池-火石山下營地有時候有3G 3格,可以傳個簡訊那種,但火石山下營地沒有
- 火石山3G 3格
- 頭鷹山3G 3格
- 奇峻山營地4G 2格
- 大雪山4G 2格
- 中雪山3G 3格
- 林道上訊號還不錯
路線短評
個人覺得排五天是滿剛好的路線,每天里程跟爬升相對平均、宿營地也都有活水源(瓢簞山屋是儲水槽)
對體能跟經驗好的山友,也許能說是輕鬆(?)也說不定
(筆者重裝腳程參考:上河0.8折)
排計劃書時保守抓0.8,最後每天都提早1-2小時抵達預定宿營地。
走得還算愜意舒適,但不諱言跟天氣有很大的關係。
陡峭的拉繩相對其他路線比較少(大概就最後一天的9K高繞要特別注意)
然後就是碎石坡、過倒木、刷(濕)箭竹、下切溪溝大石塊
這些技術地形挺多的
(木頭都很濕滑,通常不是最好的踩點選擇)
需要耐心~ 練心練心~
補充一下刷箭竹的部分好了
在走茂密的箭竹林時除了要保護眼睛
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注意腳邊
有沒有石頭或樹根,必須聚精會神,不小心撞到的話會超痛;另外如果道路縮減的話也要小心踩空
值得注意的是雪山舊址往雪主那段的黑森林
,很容易下切過頭走到水源路
而且很多看起來明顯、但卻是錯誤的路跡,估計是因為大家都走錯導致…
出發前就滿多前輩建議那段不要摸黑走
,記得隨時對照gpx。
時間軸紀錄
D0 移動日
- 19:50 市政府1570國光客運往羅東
- 20:49 羅東轉運站
- 21:00 火車站附近青旅(宿)
D1 蘭溪吊橋-瓢簞山屋
- 07:00 羅東轉運站1764公車往梨山
- 11:05 中興路口
- 11:36 蘭溪吊橋起登
- 13:31 4k 標牌
- 13:38 吃午餐、下包休7分
- 14:21 5k 標牌
- 14:47 5.4k 下包休15分
- 15:24 6k 標牌
- 16:20 7k 標牌
- 16:35 7.2k 瓢簞山屋(宿)

D1: 里程7.4km; 爬升1608m; 下降16m; 行進時間04:06(含休息)
D2 瓢簞山屋-火石山下營地
- 04:00 起床
- 04:40 7.2k 瓢簞山屋出發
- 04:58 `志佳陽基點峰`,休12分
- 05:20 `志佳陽大山 H3289`
- 06:56 10.9K 雪山山莊舊址 H3314
- 07:29 11.4K
- 08:30 距主峰剩400m,休15分
- 09:25 `雪山主峰 H3889`,休25分
- 09:55 三叉路口
- 10:38 `翠池營地 H3500`,休22分
- 11:36 下翠池
- 12:07 博可爾草原
- 13:55 火石山下營地(宿)

D2: 里程13.82km; 爬升1038m; 下降1144m; 行進時間09:15(含休息)
D3 火石山下營地-奇峻山營地
- 03:30 起床
- 04:35 輕裝出發前往火石山
- 05:11 `火石山 H3309`,休30分
- 06:14 火石山下營地,收帳
- 07:11 出發
- 09:22 大南山西鞍營地,休8分
- 10:08 弓水營地 H3240
- 11:45 `頭鷹山 H3510`,休15分
- 12:24 `奇峻山 H3519`
- 12:40 奇峻山營地
- 12:51 水源取水
- 13:10 奇峻山營地(宿)

D3: 里程12.24km; 爬升971m; 下降599m; 行進時間08:36(含休息)
D4 奇峻山營地-26k營地
- 04:05 奇峻山營地出發
- 05:00 `大雪山北峰`
- 05:50 三岔路口
- 05:53 `大雪山 H3530`,休17分
- 06:12 三叉路口
- 06:25 匹匹達營地
- 06:30 `匹匹達山`,下包脫外套,休3分
- 07:28 可汗池三叉路口
- 07:35 大雪山之門
- 08:53 大雪山登山口
- 09:07 28.5K 登山口
- 09:54 26K 營地,搭帳、休30分
- 12:03 `中雪山 H3173`
- 12:23 林文安紀念碑
- 12:38 回到中雪山,休6分
- 13:51 26K 營地(宿)

D4: 里程14.68km; 爬升1118m; 下降2073m; 行進時間09:46(含休息)
D5 26k營地-小雪山旅遊資訊站
- 06:06 26k 營地出發
- 07:12 21.1K 合流山登山口
- 07:57 17K 營地
- 09:23 11.5K 雙流水營地
- 10:10 9K 高繞
- 11:19 4K 國家公園碑
- 12:10 小雪山遊客中心/小雪山旅遊資訊站

D5: 里程24.63km; 爬升489m; 下降368m; 行進時間06:03(含休息)
五天合計

五天合計: 總里程72.78km; 總爬升5223m; 總下降4199m;
備註
里程以及爬升資訊來自我個人用手機
+綠野遊蹤app
紀錄的gpx軌跡。
與同行夥伴使用garmin手錶的紀錄有明顯差異,特此說明,僅供參考。
(夥伴紀錄的總里程為78.8km; 總爬升6189m; 總下降5212m)
照片&條列式簡述心得
Day1
- 第一次搭公車爬山,結果竟然遇到車子拋錨,最後比預定時間晚一小時起登。
司機不斷致歉,我隨口說了句「沒事啦難免難免~」
大哥秒回
「我開這路線30年從來沒遇到這狀況…啊!一定是因為你!」、「你這樣我怎麼跟你做朋友~~~」
一路被調侃到下車XDDD - 要走去希瑪農莊的路上遇到好心大哥直接載我們,大概省了1.5公里的路程
- 在四季蘭溪吊橋前帶夥伴進行了敬山儀式,雖然多少有點迷信成分
但最後整趟的天氣狀況真的比原本預期好很多(還是充滿敬畏跟感激的) - 過5k後窄陡上、森林茂密看不見陽光
- 6k賽良久營地前有一小段下坡喘息,但別高興太早,馬上又要上坡了
- 6k-6.5k這一段有陡,體會到甚麼叫
路長在眼睛前面
- 6.6k-6.8k這段感覺像在走四秀上三叉營地
- 瓢簞山屋儲水槽約七成滿
- 今日爽糧:卡布里沙拉~
Day2
- 往志佳陽路上的草原超美的啊~
志佳陽往雪山舊址路上
- 雪山舊址過後開始戴岩盔直到登上雪主~
深吸一口氣、手插口袋、從容的上吧
在山面前體會人類的渺小
- 沿溪谷陡上,時不時會進入森林,請隨時注意左邊樹叢布條
雪主前400M,回頭看志佳陽超矮的
- 建議雪山舊址-雪主這段不要摸黑
- 翠池好美,真想在這住一晚
- 博可爾草原一路下,進入森林以後路徑平緩,直接開啟自動巡航模式,邊走邊休息
- 預報14:00下雨,結果14:03搭好帳果真下大雨!超神!
- 營地附近的垃圾讓人看了頭好痛…能走雪西的隊伍應該都不是新手了吧(汗
- 營地在森林裡,旁邊溪水超大,整晚聽著水流的白噪音入眠。
- 今日爽糧:柚子盅
時間多到可以慢慢剝XD
Day3
- 昨天那根6mm降雨的威力,整個早上都在刷濕箭竹令人心累,只能說沒下雨是萬幸
- 輕裝上火石山,山頂 3G 3格
火石山上看雪主跟聖稜線
- 回來後收帳收了1小時。
反正怎麼甩都不會乾,索性放棄只做內外帳分離(塑膠袋是你的好朋友!) - 往大南山西鞍營地路上就是一直倒木!倒木!倒木!
各種倒木對腿短人不友善😢
- 早上那是一個狼狽,但也只能堅強(狼狽唯堅?)
- 頭鷹山前兩度連續爬升100+,無喘息機會,小夥伴爬到差點心態炸裂
(個人體感中整趟最累的一段,雖沒中雪山陡,不過中雪山是輕裝,這段重裝還要背水) - 比預計提早2小時到奇峻山營地,原本考慮續推匹匹達(考量隔天天氣會提早變差)
但既然沒有落後,實在沒必要為了超前進度,放棄當下的美景
有4g網路、水源又可以曬帳,眾人幾乎秒同意留下耍廢
「好天氣可遇不可求,能chill當chill就要chill」
- 營地附近的垃圾讓人頭好痛(again)
- 大雪山景觀餐廳,歡迎光臨~~
紮營在山景第一排94爽
- 今日爽糧:第二顆柚子盅
- 半夜外出架GoPro拍縮時,想說很快回來所以只有拉外帳沒有拉內帳拉鍊
結果離開沒多久就聽到鍋具碰撞的聲音,心想大事不妙
回帳篷一看,發現乾燥蔬菜被咬了幾個洞…應該是黃喉貂
還好我其他食物都有用夾鏈袋裝起來,放在背包裡拉鍊也有拉好呼籲大家食物要做好打包,然後離開帳篷一定內外帳拉鍊都要拉起來啊啊啊!
Day4
- 往大雪山北峰路上的草原,感覺像在走奇萊南華要去看日出
- 看著天空由烈紅轉金黃,再到乍現曙光,直接被日出大景困住,無法往前
大雪山回首來時路
- 沿路看著大小劍稜線,水嘎
甚麼叫尾稜?有請小劍本人直接演示,真的就是稜線上最後一個山頭
- 如果說雪劍線是「>」的形狀,雪西線就是「〉」的形狀
- 過了匹匹達山后開始一路陡下切,從草原到森林再到溪溝。
沿途都可以看到粉色的虎杖花(俗稱:土川七)
滿山谷的虎杖花令人心情愉悅~~
- 中雪山一路陡升,回程陡降,適合練腿及練心
夥伴要我壓隊,可能是怕我爆走,只好沿路拍菇菇,當個菇菇觀察家XD
- 到中雪山後,如果還有力氣可以花一點點時間去弔念林文安前輩1
由中雪山三角點前往感謝百岳之父對台灣山林的付出,願您安息
林文安紀念碑
單趟路程約15-20分
箭竹茂密請帶頭燈,有上有下亦有石塊攀爬段 - 今日爽糧:一直以為是月餅結果吃起來像是發糕的東西
Day5
- 雖然早上帳棚還是來不及曬乾,但也管不了那麼多了,反正要登出了~
- 遇到來單攻中雪山的隊伍,等於要先完成一個26k超半馬、開始陡升700爬山、再走一個超半馬回去…心中只有無限respect…
- 不少路段要翻過碎石塊,小心注意邊坡落石快速通過即可,不會太難走。
- 於9k高繞處遇到逆走志雪西的三人隊伍(兩男一女),希望他們順利!
- 230林道整體走起來路跡算明顯,不過森林很茂密,即便是上午走也是滿多地方遮蔽的
- 26k營地出發後,沿途皆有活水源、還是很大港(台語)的那種。
- 雖然26k長長的,但基本上都是腰繞順順走,230林道是我目前走過最不厭世的林道
大多數時候陰陰的,偶爾出現的陽光令人沉醉;但也可以一秒起濃霧
- 出林道前看到路邊有東勢處保育的布條以及植物嫁接的痕跡,據詢問是在培育玉山杜鵑
- 登出前15分鐘解除手機飛航,2分鐘後接到tripool司機來電表示車子再半小時到。
(預約15點的接駁,竟然12點半就來了?原本要拿來曬帳的時間這下剛好可以提早下山)
司機酷酷地表示:「這是心電感應」 下次人少的行程應該仍會考慮使用tripool預定接駁
(題外話,平台本身似乎抽成抽滿大的lol)
輕量化嘗試心得分享
以前總覺得能背能走就好,幹嘛那麼麻煩,但我覺得這也不失為一種了解自己的方法
畢竟有數據才有優化的方向,而非全憑體感,這才是科學精神。
以下分享一些第一次跟實驗心得:
出發前苦惱我的蛋殼睡墊塞不進包包、也不好外掛。
最後聽從夥伴建議,心一橫直接割掉6片,發現真的是海闊天空~~~
我們這種腿短人真的不需要睡到那麼長! 帳篷也多了空間放包包饋咖,讚!
真是後悔自己怎麼不早一點做這件事XD這次是我第一次只帶110g的小瓦斯罐走五天行程。
出發前瓦斯罐總重208.74克,最後剩下145.84克,共約用掉63g的瓦斯。 總共大概煮了4.5L的水,換算下來每煮1L的水大約要消耗14-15g的瓦斯 (我每天晚上約煮1000的熱水,600給晚餐400、給沖泡包熱飲)第一次每天早上都沒煮水,事實證明我自己好像也比較喜歡早上不開火,收東西快很多
本次行程的食物分配:
- 早餐:可冷泡的芝麻糊摻神秘的瑪卡粉(味道實在是…很妙XDD)
- 行動糧:行進間固定一根咖啡因能量棒,五天吃掉五根。剩下就是2包小多力多滋餅乾裝夾鏈袋、還有一些來自日本的歐咪呀給、仙楂糖、口哨糖
- 晚餐:基本上就是一包麵/乾燥飯 + 一顆蛋(熟食) + 乾燥蔬菜 (原本擔心晚上會不會吃太少,結果還好耶!看來是以前吃太多?)
- 早餐:可冷泡的芝麻糊摻神秘的瑪卡粉(味道實在是…很妙XDD)
多的空間跟重量拿來帶爽糧,我覺得很不錯!!
想到第一天拿出番茄、莫扎瑞拉起司、第二第三天接連拿出柚子時
小夥伴們那個發亮的眼神(很有成就感餒XDDDD)
到了最後一天,多的空間還可以撿垃圾
帶了一罐空瓦斯、2L寶礦力空瓶下山、還有無數包裝紙垃圾,真的超扯
題外話:觀察到夥伴把急救毯墊在帳篷裡,以防半夜下大雨滲水,覺得挺聰明的,學起來~
文末感謝
- 感謝版友
nungg
,原本要向其出借Garmin inReach,雖然後來夥伴借到有開通悠遊方案的而作罷,但仍感謝二話不說的支援! - 感謝山友/跑友
vincent
,將穿不習慣的越野鞋給我使用,鞋況很好,超級感激。 - 感謝跑友
sharon
,給了我不少能量棒跟芝麻糊,剛好這次帶上山,通通吃光光~~ - 感謝新朋友
ting an
,帶了日本的歐咪呀給,也是在山上完全吃光光~~~ - 感謝山友
madeline
,送的20塊雞塊+6塊雞讓我們上山前可以飽餐一頓!(山友贈與剛好跟山友分享^^) - 感謝群組的
留守人(智、曹、乃)
,時刻關心小隊進度、並根據預報提供建議(準確命中頭鷹山前會走到心態炸裂真的超神) - 最後一定要感謝兩位可靠的
小夥伴(津&桓)
,這趟旅程作為今年上山收官作,實在是太棒了!
結語
走上雪主前的那段碎石坡
夥伴提到「日本的山因為比較老的關係,大石頭比較少、整體的路況相對好走」
(只是一個感覺,槍穗高連峰仍然十分困難危險)
我想到的是
在台灣,雖然歲月還沒有把山的稜角磨平
不過我自己的稜角,似乎倒是藉由一次次的上山,越磨越平了~~~
願每個行山之人,都可可愛愛!

在火石山與背後的雪西稜線合影
以上分享 感謝大家收看~~~
(本文同步發表於ptt hiking版 )